在弱女叙事和苦难叙事被抵制的当下,《苦尽柑来遇见你》,找到了全新的破局思路。
在这部剧中同样有对女性困境的呈现,甚至从某种角度来看,这就是一部女性变革的苦难史。
但苦情却不悲情的剧情呈现,以及具体而微的人物塑造,再加上带有一定喜剧氛围的情景呈现,都将剧作引向了另一种层面的情绪--
温情而又感动。
女性力量可以在苦难中迸发,也可以被幸福滋养,但无论如何都是打不倒的。
这部评分高达9.5的韩剧,好的令人失语,她值得被更多人看见。
一,个体影射群体,三代女性的代际托举
在《苦尽柑来遇见你》中,有三个人生境遇截然不同的女性。
但她们之所以不同,是因为上一代人对下一代人的托举,能让更年轻的孩子,有勇气大跨步的走向全新的人生。
生活在1960年的是29岁的全光礼,她的丈夫去世后,为了生计,全光礼再婚又生了孩子。
她将女儿寄养在亡夫家中,以为那样女儿就能吃饱穿暖,起码比跟着自己过得好,却没想到女儿连最便宜的鱼都没得吃。
辛苦劳作,养着丈夫和两个孩子的全光礼,一怒之下掀掉了亡夫家的饭桌,带着女儿跟着自己一同生活。
即便干最辛苦的活,做随时都可能会丧命的海女,她也看不得孩子吃半点苦,将她带在自己身边。
之所以如此,是不想看女儿重复自己的路,知道她聪明能读书,就要让女儿去更广阔的天地。即便她死在了29岁这一年,也依然竭尽所能给女儿最好的。
在全光礼的托举下,女儿吴爱纯终于不用做海女了,只不过她的生活也并没有如母亲想象般逆天改命。
吴爱纯从怀揣文学梦的少女,变成了被困在厨房一亩三分地的家庭主妇,幸运的是遇到了能够跟她共患难同甘苦的丈夫。
而一直忍气吞声,承受婆婆压迫的吴爱纯,在听到对方要让自己的女儿去当海女时,掀翻了家里的饭桌,一家人搬出婆家自行讨生活。
在奶奶的帮助下,她们拥有了一艘船,从土地中走到了船上。
为了女儿掀桌子的吴爱纯,对女儿梁金明的托举,又让她从济州岛去到日本留学,拥有了更完美的人生。
在无法给女儿提供更好的物质情况时,得知女儿因优秀可以去日本留学,吴爱纯卖掉了济州岛的房子,搬到了小公寓里。
三代女性,完成了改变人生的接力棒,尽管下一代对上一代有怨言和不解,却依然清楚地知道,拥有现下的人生,离不开她们各自母亲的成全。
个体映射群体,在三个女人的身上,能够看到三代人的变化,女性的强大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。
二,暖心情感治愈人心,是思念不是遗忘
《苦尽柑来遇见你》的清甜风海报,很容易让人产生误解,误会这是一部讲爱情的小清新韩剧。
但近几年走现实主义路线的韩剧,早已摆脱了这种单一模式,而是进入了全新的生活化赛道,能够充分引人共鸣。
老生常谈的亲情爱情,都被这部剧拍出了不一样的气质,每一次都能让人触动泪目。
父亲担心远在首尔的女儿,知道她为留学费用发愁,爸爸不是浇下一盆冷水打击对方,而是下定决心要去海里抓更多的鱼,帮助女儿实现梦想。
一边疏解女儿的情绪,一边为他的理想付出实质性的努力,临走还像无数老父亲一样,不忘嘱咐女儿少喝酒,别跟当兵的谈恋爱。
而从全光礼到吴爱纯,对女儿的爱似乎是带有心灵感应的。
全光礼会在树林中突然出现救下女儿,爱纯也会在开门的一瞬间,预感到墙上的柜子会掉下来砸中女儿,第一时间飞奔过去救下孩子。
她们或是因为各种凶案新闻本能的产生对女儿的担忧,或是联想到未来发生的事,提前提醒女儿。
母女连心,总是会超出常理与科学,给人后知后觉的触动。
而父母对孩子的爱也是永恒的,在爱纯失去了自己的儿子后,她和丈夫很少提及这一话题,也一如往常的继续活着。
但爱纯自此之后,再也不敢看和小儿子年龄相仿的小孩,爱纯的丈夫,也会给陌生的孩子买糖吃,只因他记得小儿子爱吃糖。
还有爱纯的奶奶,失去了自己的大儿子,每次看到孙女都会想到她是自己儿子的女儿。
不去提及的往事不代表遗忘,尤其是亲情,一旦人没了,所有的悲伤会化作浓浓的思念,独自咽下。
三,以小切面看社会变革,微薄之力形成具体同盟
在亲情和爱情这两条主线之下,通过一些细节,也能看到《苦尽柑来遇见你》中的社会变革。
无论是新闻中呼吁大家改变穿着,从长裙换成休闲装,还是家具家电的变化,亦或是特定时期的官方政策,都能将观众带回到具体的时空中。
比如1988年举办奥运会的韩国,为了市容清理渔民们赖以生计的小摊,而1986年到1991年间,连环杀人案让整个社会陷入恐慌。
这些对时代风貌的呈现,同样能够感受到剧作的用心。
而通过时代背景展现女性群像,讲述她们如何在困境中互帮互助,也更能够清晰地描摹她们利用微薄之力形成具体同盟的过程。
爱纯躺在地上帮大家争取权益,为了帮助女人和她的孩子,即便是纪律委员也会违反规定助力她们逃离。
爱纯也逐渐从家庭主妇,变成了岛上的第一任女社长,这正是对女性进步的描摹。
而类似的互助,还出现在爱纯的女儿想要出国留学时,老师给她提供的资金帮助。
女性叙事不再是用喊口号的方式,展现女性力量的宏大,而是落到具体的生活实处上,更能令人共情。